查看原文
其他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


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全过程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哲学高度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了全面概括和阐发,为我们面向新时代有的放矢解决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供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征的伟大认识工具。坚持问题导向展开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观中相互呼应、一以贯之的鲜明问题意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人生观具有内在统一的整体性理论特征。新时代新征程,把坚持问题导向落到实处,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彰显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担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贯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全过程的鲜明理论品格


习主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我解放面临的社会环境、时代趋势、实践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也总是为自身确立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适应时代需求、解决社会矛盾,贯穿于理论发端、生成、存续、丰富和拓展的全过程。

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不可避免”),其基本要义都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必然以及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课题,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思想启蒙和现实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课题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以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工人政党建设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间接过渡”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


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方法论,也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和回答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东方农业大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时代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鲜明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飞跃,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唯物辩证法鲜明底色,和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强大真理力量。


可见,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在坚持问题导向中锤炼指引人类自由解放事业、中华民族独立自强事业锐利思想武器的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牢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性课题,在持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蕴含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观有机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向新时代,我们要应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这一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观中相互呼应、一以贯之的鲜明问题意识。


第一,从认识论看,问题是开启认识的逻辑起点。认识来源于实践,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实践中的问题。问题存在,认识才有缘起、内容和价值;抓住问题、聚焦问题,认识才不至于笼统、空洞、琐碎和混乱。因此,面向新时代,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展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必须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包括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国际变局变化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从理论认识上回应时代诉求、解决时代难题,持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正是蕴含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现实问题才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奏和路径,问题导向才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从辩证法看,在联系和发展中聚焦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只有坚持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克服表面、简单、偶然因素的影响,才能抓住事物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避免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现成答案,始终要靠我们自己坚持问题导向,在联系和发展中聚焦解决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在统筹协调推进多领域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第三,从价值观看,在“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彰显鲜明的价值立场。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这实际上,是将“把握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认识论视角,与“坚定立场和原则”这一价值观视角结合起来,要求我们理解把握世界观,必须与人生观价值观统摄起来,形成“从根本上把握”到“进一步坚定”浑然一体的大逻辑,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导出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只有生成内在价值理性和人生信念,达成了一种人生境界,才能避免工具化、实用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习主席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正是基于“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这一理论视野,我们才能透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何以在世界观与人生观相互贯通、内在信仰与外在实践互为表里的意义上,把“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一宏大事业内在地关照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意义建构中,赋予了全民族凤凰涅槃一样能动的人生价值信念引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在这一理论视野下强化问题意识,才能深刻领悟习主席对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思维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更能深刻领悟只有充分彰显立场、观点、方法的内在统一,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强化问题意识彰显发现、把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担当


习主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路径,归纳起来可以展开为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的内在机理。


第一,善于发现问题。“疑乃思之始,问乃学之端。”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问题是客观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往往掩藏在层层表象之下,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敏于思考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发现真问题、找到真症结,特别是善于发现苗头性、潜在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只有善于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才能把握战略主动,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只有善于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抓准抓实、把握住把握好带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才能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和机遇;只有善于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深入思考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考验,努力求得“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新认知,从而在未来征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在回答和解决新的实践问题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第二,正确分析问题。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中间重要环节是认识问题。要善于用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地看问题,重点地把握问题,弄清问题的性质、把准问题的症结,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分析、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内涵。任何事物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基础。中国人口多,地域差别大,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遇到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差别极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具体分析,弄清问题多少、大小、轻重、缓急、难易,弄清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重大原则问题,哪些是群众正当诉求,哪些是主观偏差问题,哪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实际问题等,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看待和解决。从而,在善于研机析理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努力实现问题认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三,着力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习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重大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牢牢牵住牛鼻子,切实解决好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问题,必须强化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问题源于实践,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的办法。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诸多问题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了解更详细、更透彻。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前头去了。改革开放、推进发展、促进稳定的很多方针政策来自群众创造,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群众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推广开来。因此,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要牢固确立群众第一、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在把握民意、集纳民智、实现民得的实际作为中卓有成效地探索和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难题。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发。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勇于直面社会现实矛盾,有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不回避、不躲闪,迎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勇往直前,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解决问题的自信、能力和担当,切实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落到实处,从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阅读




作者单位:郭凤海、贾磊执笔,国家安全学院


本次转载来源:国防大学微信公众号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